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含有二亞芐基醛醇的透明防汗劑粘質的制作方法
- 注射用順苯磺阿曲庫銨的制作方法
- 檢測人類情感性問題的方法
- 新的噻唑烷二酮及含有這些化合物的藥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仔豬副傷寒活疫苗的生產方法
- 一種各向異性生物組織介電特性測量電極與測量方法
- 一種用于消化內科的防返流洗胃管的制作方法
- 潰結沖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影像科便移式檢查床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脫發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新型的頭顱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 骨科取釘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含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劑及生物堿的抗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新型動脈采血針的制作方法
- 產婦暖頭套的制作方法
- 一種介入置換瓣膜及其可控輸送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排鉛增銅藥劑的制作方法
- 復方聯苯雙酯滴丸的處方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 一種頸椎前路終板刮匙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頭暈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多功能護理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床,提供一種多功能護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設于床架上的床板,于床架上還設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潔裝置、用于驅動病人自動翻身的翻身裝置以及用于驅動病人自動起坐的起背裝置,于床板靠近中間位置開設有便孔且在便孔的正下方設有排便箱,清洗組件包括用于感應病人大小便后自動開合便孔且用于支撐病人的開關門,床板包括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上,且便孔開設于第二板區上。本實用新型床架上增設有清潔裝置、翻身裝置以及起背裝置,保證病人便后的清潔衛生,同時還可自動翻身減少褥瘡的發生;該起背裝置,則可消除起背過程中的擠壓感與身體的位移。
【專利說明】多功能護理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護理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當前社會不斷向前推進,全球人口老齡化卻在持續加速,尤其在中國,其是當前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有數據顯示到2014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突破2億,而其中失能老人將達到3750萬。為應對越來越多的失能老人,減少社會壓力,對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行業倍受社會關注,比如針對失能老人的護理床在醫院等場所就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市面上出現的護理床的種類比較繁多,但是功能不是很齊全,特別是在處理病人大小便等生理需求時,難以保證病人的舒適性與衛生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護理床,旨在用于解決現有的護理床在應對失能老人的生理需求時處理不完善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多功能護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設于所述床架上且用于供病人平躺的床板,于所述床架上還設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潔裝置、用于將病人自動翻身的翻身裝置以及用于驅使病人自動起坐的起背裝置,于所述床板靠近中間位置開設有便孔且在所述便孔的正下方設有排便箱,所述清洗組件包括用于感應病人大小便后自動開合所述便孔且用于支撐病人的開關門,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所述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上,且所述便孔開設于所述第二板區上。
[0005]具體地,所述清潔裝置包括用于自動清洗病人大小便的噴淋機構、用于控制所述開關門自動開合所述便孔的開關門機構、套設于病人身上的防水褲以及用于烘干所述防水褲的烘干機構。
[0006]進一步地,所述噴淋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床架上用于清洗便后病人的噴淋組件、與所述噴淋組件連通以提供清洗水的水箱以及用于推動所述噴淋組件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來回移動的第一驅動組件。
[0007]具體地,所述噴淋組件包括一端與所述水箱連通的進水管以及設于所述進水管另一端的噴頭,所述噴頭位于所述床板的正下方,且所述噴頭上設有用于清洗病人的第一噴嘴組、用于清洗所述開關門的第二噴嘴組以及用于清洗所述排便箱的第三噴嘴組。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噴嘴組包括設于所述噴頭上端的若干第一噴嘴,各所述第一噴嘴的出水方向均沿病人腿部至頭部的方向向上傾斜。
[0009]具體地,所述開關門機構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開關門開合所述便孔的第二驅動組件以及用于自動感應病人大小便以控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工作的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所述第二驅動組件電連接,所述感應器設于所述開關門上且朝向病人臀部。
[0010]進一步地,所述開關門包括在所述第二驅動組件的作用下開合所述便孔的兩門板,各所述門板均具有閉合所述便孔時伸入所述便孔內用于支撐所述病人的凸塊。
[0011]具體地,所述防水褲包括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第三防水布,所述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依次圍合形成褲頭,所述褲頭具有供病人雙腿伸入的褲腰口以及供病人雙腿伸出的褲腿口,于所述褲頭的底部開設有正對所述便孔的開口,且所述第二防水布具有沿所述褲腰口延伸至所述褲腿口的兩個連接邊,兩所述連接邊分別與所述第一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可拆卸連接。
[0012]具體地,所述第一防水布與所述第三防水布均繞所述開口固定于所述床板上。
[0013]具體地,所述第二板區與所述第一板區之間通過伸縮節進行連接,所述第一板區包括位于中間的背板以及分別位于所述背板兩側的兩第一側板,所述起背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板區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的第三驅動組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翻轉所述第一板區的第四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背板于所述第一板區平面內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區的第五驅動組件以及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板區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翻轉的第六驅動組件。
[0014]進一步地,所述床架上水平設有由所述第三驅動組件驅使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且由所述第四驅動組件驅使翻轉的第一托架以及設于所述第一托架上且由所述第五驅動組件驅使在所述第一托架上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區的第二托架,兩所述第一側板均與所述第一托架連接,所述背板設于所述第二托架上。
[0015]進一步地,所述床板沿垂直其長度方向分成可供病人平躺的第一部分以及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兩側的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均與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可轉動連接,所述便孔開設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0016]所述翻身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床架上的翻身驅動件、經所述翻身驅動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組成的整體配合所述第二部分呈V形的第一傳動組件以及經所述翻身驅動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組成的整體配合所述第三部分呈V形的第二傳動組件。
[001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通過第一翻身轉軸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之間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通過第二翻身轉軸可轉動連接,所述床架上還設有活動鎖緊固定所述第一翻身轉軸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一鎖緊件以及活動鎖緊固定所述第二翻身轉軸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二鎖緊件。
[0018]進一步地,所述翻身裝置還包括水平放置且由所述翻身驅動件驅使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的翻身連接桿,所述第一傳動組件以及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均與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連接,所述翻身連接桿上設有用于單向限制所述第一傳動組件相對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以使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對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翻身轉軸產生抵頂力的第一單向閥,所述翻身連接桿上還設有用于單向限制所述第二傳動組件相對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以使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對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翻身轉軸產生抵頂力的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與所述第二單向閥的限制方向相反。
[0019]本實用新型具有下列技術效果:
[0020]本實用新型的護理床的床架上增設有清潔裝置、翻身裝置以及起背裝置等,對于清潔裝置主要用于清理病人的大小便以使在病人便后能夠保證病人自身以及護理床的干凈衛生等,而且這種清潔裝置還包括一個開關門,該開關門能夠自動開合便孔,可在整個情況下支撐病人的臀部位置,保證病人平躺或起背時的舒適性,而當病人大小便時則能夠自動打開便孔保證病人便后的干凈衛生等,自動化程度比較高,而對于起背裝置則能夠保證病人在長時間平躺時轉為起背坐立狀態,同時能夠降低病人產生的擠壓感,舒適度高,對于翻身裝置則能夠使得病人由平躺狀態翻身后轉為側臥狀態,以使病人的背部位置沒有與第一板區過緊接觸,可以有效降低褥瘡等的發生,進一步保證醫療健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多功能護理床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拆卸部分床板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裝置后的背面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裝置后的背面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正面的床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圖5中A處放大圖;
[0027]圖7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拆卸翻身裝置后的背面第三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8為圖7中B處放大圖;
[0029]圖9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防水褲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0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防水褲的俯視圖;
[0031]圖11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防水褲的仰視圖;
[0032]圖12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防水褲攤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13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具有翻身裝置的背面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4]圖14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具有翻身裝置的背面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5為圖5中C處放大圖;
[0036]圖16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倒置后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7為圖1的多功能護理床的床架正置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39]參見圖1、圖3、圖4以及圖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多功能護理床,主要用于方便對重癥或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的醫療護理,包括床架I以及設于床架I上的床板2,病人可平躺于床板2上,在床架I上設有清潔裝置3、翻身裝置4以及起背裝置5,清潔裝置3用于自動清洗病人大小便后的病人自身以及護理床等,翻身裝置4則用于幫助病人自動翻身以使病人側臥,而起背裝置5則主要用于幫助病人自動起背,以使病人坐于床板2上,在床板2的較中間位置處開設有便孔221,對應地在便孔221的正下方設有排便箱6,對于清潔裝置3包括一個自動開合便孔221的開關門331,開關門331能夠密封便孔221并用于支撐病人臀部位置,此時床板2上表面為一整體結構,而在病人剛出現大小便時,則可自動打開便孔221,以使病人大小便直接排至排便箱6內,在本實用新型中將床板2劃分為多個區塊,包括第一板區21、第二板區22以及第三板區23,當病人平躺于床板2上時,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第一板區21、第二板區22以及第三板區23上,便孔221對應開設于第二板區22上。在本實用新型中,床架I上設有自動清潔裝置3、自動翻身裝置4以及自動起背裝置5等,從而可以依次實現病人大小便的自動清理,整個過程基本無需護理人員的人工操作,同時病人還能夠由平躺狀態自動實現翻身,以使其背部朝向外側,方便護理人員對其的清洗工作,而且在起背裝置5的作用下病人能夠自動起身以達到躺坐的效果,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將床板2劃分為三個板區,分別對應支撐病人的三個主要身體部位,其均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從而可以方便翻身裝置4與起背裝置5對病人的翻身動作與起背動作的控制,進一步地,床板2上開設的便孔221采用一開關門331來自動實現對其的開合,床板2上表面為一完整結構,開關門331對便孔221的密封性能好,不但保證其外觀需要,而且還可以保證病人平躺時的舒適性,同時還可以避免床板2下方的濕氣或者其它異物等由便孔221逸至病人,影響其健康要求。在上述的三個活動過程中,病人的翻身與起背動作,護理人員或者病人可以使用操作按鈕自動完成,而對于病人大小便的清洗動作,則為開關門331感應病人大小便后,自動打開便孔221,從而可以避免大小便排至床板2上,非常利于失能病人的大小便的清理。
[0040]下面依次細化護理床的清洗、翻身以及起背動作等:
[0041]參見圖2、圖4以及圖9,清潔裝置3主要包括套設于病人臀部位置的防水褲31、用于對病人大小便后清洗工作的移動式噴淋機構32、用于控制便孔221開合的開關門機構33以及用于干燥清洗后病人的烘干機構(圖中未示出)等。在本實用新型中,將防水褲31套設于病人臀部位置,當病人大小便時,開關門機構33自動打開便孔221,以使大小便全部經由便孔221全部排至排便箱6內,且在大小便完成后,噴淋機構32為移動式,當病人大小便時噴淋機構32并沒有位于便孔221的正下方位置,而當病人大小便完成后需要清洗時,噴淋機構32則移動至便孔下方位置對病人的臀部位置、防水褲31、開關門機構33以及排便箱6等進行清洗,噴淋機構32停止工作后,其又移動至原位置,此時烘干機構開始工作,采用烘干或吹干的方式將噴淋機構32噴出的清洗水進行干燥,保證病人便后的舒適性,烘干完成后開關門機構33又控制便孔221閉合,具體為開關門機構33包括一開關門331,通過開關門331控制便孔221的開合。在上述的整個過程中,各個動作均為自動完成,無需病人或護理人員操作,非常適合于失能病人的需求,而且在整個操作完成后不會對醫療床或者病人自身造成污染,而且采用防水褲31,其具有較強的防水功能,對此在病人便后,無需對衣被等進行更換,非常方便。
[0042]參見圖1、圖4-圖6,具體地,噴淋機構32包括用于噴出清洗水的噴淋組件321、用于儲存并向噴淋組件321提供清洗水的水箱(圖中未示出)以及用于驅動噴淋組件321移動的第一驅動組件322。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淋組件321設于床架I上,且其為病人便后的直接清洗部件,其與水箱連通,在水箱內殼設置有水泵等,當病人便后需要清洗時,水泵開始工作并將水箱內的清洗水輸送至噴淋組件321,且由噴淋組件321噴出實現清洗功能,而在噴淋組件321工作的過程中,其為動態,即在第一驅動組件322的推動下噴淋組件321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來回移動,通過這種移動的形式,可以使得噴淋組件321具有較好的作用面積,噴淋范圍比較廣,提高噴淋效果,而且其移動方向為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即病人的平躺方向,可以進一步地保證噴淋組件321能夠對病人的身體具有較好的清洗,一般地,噴淋組件321位于病人的下方,即噴淋組件321由下至上的方式清洗病人,由上至下的方式清洗排便箱6。
[0043]進一步優細化清潔裝置3,噴淋組件321包括進水管323以及噴頭324,進水管323一端與水箱連通,另一端則與噴頭324連通,噴頭324位于床板2的正下方,且在噴頭324上設有三組噴嘴組,依次為用于清洗病人的第一噴嘴組325、用于清洗開關門331的第二噴嘴組326以及用于清洗排便箱6的第三噴嘴組(圖中未示出)。由于在本實用新型中,病人、開關門331以及排便箱6分別處于不同的位置,且清洗條件也不盡相同,對此在噴頭324上設置三組不同的噴嘴組分別針對不同的清洗部位。當然在進行清洗時,第一噴嘴組325工作時第一驅動組件322也開始工作,即第一驅動組件322同步作用于病人、開關門機構33以及排便箱6的清洗,而在第二噴嘴組326以及第三噴嘴組工作時,第一驅動組件322也同步工作,第一噴嘴組325相對于第二噴嘴組326與第三噴嘴組單獨工作,而第二噴嘴組326與第三噴嘴組則同步工作。對于進水管323包括熱水管、冷水管以及用于包裹冷水管與熱水管的外管,熱水管與冷水管均連通水箱與噴頭324,當然也可以無需外管。分別地,水箱分為熱水箱與冷水箱兩部分,熱水管一端置于熱水箱,另一端與第一噴嘴組325連接,用于病人身體的清洗;冷水管一端置于冷水箱,另一端與第二噴嘴組326以及第三噴嘴組相連,用于開關門機構33與排便箱6的清洗;當然,可以根據條件,可以將兩條水管都置于熱水箱,則都為熱水,同樣的,都置于冷水箱則都為冷水。
[0044]參見圖1、圖2、圖6以及圖9,優化第一噴嘴組325的結構,第一噴嘴組325包括若干第一噴嘴3251,各第一噴嘴3251均設于噴頭324的上端,且各第一噴嘴3251的出水方向均沿病人腿部至頭部的方向向上傾斜。在本實施例中,用于清洗病人臀部位置的清洗水由各第一噴嘴3251傾斜噴出,即清洗水不是沿豎直方向直接沖擊,而是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對此清洗水在沖擊時通過受力分析,其在豎直方向與水平方向上均具有一定的沖擊力,使得清洗水具有較好的沖刷效果,當然對于該角度范圍應做出一定的限制,一般為各第一噴嘴3251的出水方向與豎直方向之間的傾斜角為30-45度之間,當角度過小時,在水平方向上的沖擊力過小起不到沖刷效果,而該角度過大則豎直方向上的作用力過小,清洗力較小不利于清洗干凈。另外對于各第一噴嘴3251的出水方向的傾斜方向為病人腿部至頭部的方向,對此即可判定在清洗水沖擊病人臀部時,其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方向為病人腿部至頭部的方向,即在采用第一噴嘴組325清洗時,清洗水向病人背部飛濺,而流向腿部一側則較少,而病人背部與床板2接觸,則從而可以避免在第一噴嘴組325工作時,有清洗水由醫療床的上方濺出造成污染,當然還有部分的清洗水則直接被防水褲31遮擋,清洗水也不會由此噴出,而且采用這種角度清洗便后的病人臀部,還有利于病人自身的生理衛生。基于上述的第一噴嘴組325的清洗水的噴出方向,噴淋機構32還包括設于床架I或床板2上的控制件,該控制件與第一驅動組件322電連接,通過該控制件可使得噴頭324在由病人的腿部至頭部的方向移動時第一噴嘴組325的各第一噴嘴3251開始工作,而當噴頭324由病人頭部至腿部的方向移動時,各第一噴嘴3251則不工作。在這種結構中,將噴頭324的移動方向與各第一噴嘴3251的出水方向相結合,以使由各第一噴嘴3251噴出的清洗水均向病人背部一側飛濺,進一步保證清洗水難以由病人腿部處流出。
[0045]參見圖1以及圖6,優化第二噴嘴組326的結構,第二噴嘴組326包括設于噴頭324兩側端上的若干第二噴嘴3261,在開關門331打開便孔221后,各第二噴嘴3261正對開關門331。對于各第二噴嘴3261的朝向則根據開關門331打開后的位置來設定,而一般地,開關門331可采用翻轉的方式開閉便孔221,而且開關門331由便孔221內向床板2的下側翻轉,且在翻轉后為豎直狀態,此時可將位于噴頭324的兩側端的各第三噴嘴沿豎直方向設置,且位于同一側的各第二噴嘴3261呈弧形分布,即各第二噴嘴3261向外側發散,這樣可以有效增大同一側的各第二噴嘴3261的清洗范圍,清洗效率比較高。
[0046]優化第三噴嘴組的結構,第三噴嘴組包括設于噴頭324下端的若干第三噴嘴(圖中未示出),各第三噴嘴豎直向下設置且正對排便箱6。在正常情況下,第一驅動組件322驅使噴淋組件321均位于床板2正下方,且偏離便孔221位置,而在需要第二噴嘴組326以及第三噴嘴組工作時,第一驅動組件322驅使噴頭324至便孔221的正下方,同時位于排便箱6的正上方,將各第三噴嘴豎直向下設置,對此清洗水由各第三噴嘴豎直噴出時可直接沖洗排便箱6,沖擊力度比較大,便于對排便箱6的沖洗,同時還不會出現清洗水飛濺的現象。為方便在第一驅動組件322的作用下噴淋組件321的移動,在床架I上設有兩個定位孔,進水管323可依次穿設于兩個定位孔,且在第一驅動組件322的作用下進水管323可沿兩個定位孔滑動,進而帶動噴頭324來回移動,通過兩個定位孔可以形成噴淋組件321穩定的移動軌道。
[0047]參見圖2以及圖3,對于第一驅動組件322包括第一驅動桿3221、第一傳動桿3222以及第一驅動件3223,第一傳動桿3222與進水管323之間可轉動連接且與第一驅動桿3221可轉動連接,第一驅動件3223則是用于驅使第一驅動桿3221轉動。具體為第一驅動件3223為一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第一驅動桿3221之間為可轉動連接,在電機工作時,第一驅動桿3221繞其與第一驅動件3223之間的可轉動連接軸旋轉,然后第一驅動桿3221帶動與其可轉動連接的第一傳動桿3222移動,進而由第一傳動桿3222帶動進水管323沿兩個定位孔(圖中未示出)移動,且通過第一驅動桿3221的轉動方向來確定進水管323的移動方向。當然第一驅動件3223也可采用伸縮桿的結構,通過其伸縮功能直接推動進水管323的來回移動。
[0048]參見圖2以及圖4,具體地,開關門機構33包括第二驅動組件332以及感應器333,開關門331設于床架I上且可以自動開閉便孔221,當開關門331關閉便孔221時,其可以支撐病人臀部,且此時開關門331完全閉合便孔221,床板2上表面為一整體,而當開關門331打開便孔221時,病人的大小便則可直接穿過便孔221排至排便箱6內,第二驅動組件332則是用于驅動開關門331的開閉便孔221的動作,即在第二驅動組件332的作用下開關門331開閉便孔221,感應器333則是設于開關門331上,一般感應器333即為一種傳感器,且當開關門331閉合便孔221時,感應器333朝向病人臀部,感應器333與第二驅動組件332之間電連接。在本實用新型中,感應器333位于開關門331的較中間位置,當病人大小便時,開關門331此時并沒有打開便孔221,具有小部分落至開關門331上且被感應器333獲知相關信息,同時感應器333將該信息發送至第二驅動組件332,第二驅動組件332則快速驅動開關門331打開便孔221,當然整個過程比較短暫,開關門331上只會存有較少量的異物,即在設有這種開關門機構33后,不會造成病人以及衣被的污染,且其不需要病人自己或護理人員進行任何操作,非常適用于失能病人。當然在病人排便過程完成后,則由噴淋機構32對存有異物的開關門331進行清洗,且在烘干后第二驅動組件332又驅使開關門331關閉便孔221,基本不會造成任何的污染。對于開關門331的打開方式,可采用多種結構形式,比如可在便孔221內壁上開設有向床板2內側延伸的滑槽,在第二驅動組件332作用下開關門331可沿滑槽滑動,即當需要打開便孔221后,開關門331滑入滑槽內,反之則由滑槽滑入便孔221內起到閉合便孔221的作用,當然開關門331還可以采取翻轉的形式用于便孔221的開閉,即在第二驅動組件332的作用下開關門331可在豎直方向上進行翻轉,進而實現對便孔221的打開或關閉。
[0049]優化開關門331結構,開關門331包括兩個門板3311,兩門板3311在第二驅動組件332的作用下開合便孔221,在每一門板3311上還設有凸塊3312,且在閉合該便孔221后,兩門板3311并排設置,兩門板3311上的凸塊3312均伸入便孔221內,通過兩個凸塊3312可起到支撐病人臀部的作用。在這種結構中,兩門板3311閉合便孔221后,兩個凸塊3312伸入便孔221內,且兩凸塊3312的頂部與床板2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內或者近似為一個平面內,從而可以保證病人平躺時的舒適性,另外對于這種結構的開關門331,兩門板3311主要采用翻轉方式開合便孔221,即通過第二驅動組件332驅使兩面板繞軸在豎直方向上進行翻轉,而且將開關門331分為兩部分,則可減少兩門板3311的翻轉直徑,避免門板3311翻轉的過程對醫療床的其它部件產生干涉,而且還可保證兩門板3311翻轉時的平穩性。
[0050]繼續優化上述開關門331結構,在兩門板3311閉合便孔221后,兩凸塊3312之間具有一定間隙從而形成一容納槽3313,將感應器333設于該容納槽3313內,或者將感應器333設于其中一門板3311靠近容納槽3313處。在這種結構中,主要是將感應器333設于靠近兩門板3311較中間位置,這樣可以較快速感應病人大小便信息,而且在兩凸塊3312之間形成容納槽3313,將感應器333設于容納槽3313內,則可進一步提高感應器333對病人大小便信息的捕捉,同時由于兩凸塊3312主要用于對病人臀部位置的支撐,對此病人的臀部不會對感應器333形成壓迫作用,即可以保證感應器333的工作環境,避免被壓壞等。一般地,開關門331與便孔221的底部之間為可轉動連接,即兩門板3311與便孔221的底部進行可轉動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將兩門板3311與便孔221之間的可轉動連接點設于便孔221底部,對此在旋轉兩門板3311后,兩門板3311完全由便孔221內脫離,保證便孔221的通暢,兩門板3311以及其上的兩凸塊3312不會減小便孔221的孔徑,降低其導便性能。
[0051]參見圖1、圖2、圖4、圖6-圖8,針對上述兩門板3311采用翻轉的方式開合便孔221的結構細化第二驅動組件332,第二驅動組件332包括兩個第二轉軸3321以及第二驅動件3322,兩個第二轉軸3321均設于床板2底部上且均位于便孔221的底部處,第二驅動件3322驅動兩第二轉軸3321可繞自身轉動,當然兩個第二轉軸3321應平行設置,一般地兩個第二轉軸3321還沿便孔221的長度方向設置,即兩個第二轉軸3321設置方向與噴頭324的移動方向平行,對此當兩個第二轉軸3321帶動兩門板3311旋轉打開便孔221后,兩個門板3311翻轉后與噴頭324的移動方向平行,即兩個門板3311翻轉后其均不會影響噴頭324的來回移動,兩者之間不會形成干涉,將兩個門板3311分別套設固定在兩個第二轉軸3321上,兩個門板3311可分別隨兩個第二轉軸3321轉動,進一步地第二驅動件3322還應與感應器333進行電連接。對于第二驅動件3322 —般也采用驅動電機,即在驅動電機的驅動下使得兩個第二轉軸3321繞自身轉動,進而由兩個第二轉軸3321帶動兩個門板3311也繞第二轉軸3321轉動,從而可以實現便孔221的開合,這里假設轉軸順時針轉動便孔221打開,逆時針轉動關閉便孔221,對此則具體為當感應器333感應到病人大小便時,其向第二驅動件3322發送打開便孔221的信號,第二驅動件3322工作驅使兩個第二轉軸3321順時針順轉,進而帶動兩個門板3311也均順時針旋轉打開便孔221,反之當病人清潔妥當后,則第二驅動件3322又驅使兩個第二轉軸3321逆時針旋轉,兩個第二轉軸3321分別帶動兩個門板3311逆時針旋轉關閉便孔221。
[0052]參見圖4以及圖8,優化第二驅動組件332,第二驅動組件332還包括兩組第二傳動桿3323,每一組第二傳動桿3323均包括第一連接桿3324以及與第二連接桿3325,第一連接桿3324與第二驅動件3322連接,且在第二驅動件3322驅使下繞轉動,第二連接桿3325則一端與其中一轉軸連接,另一端則與第一連接桿3324可轉動連接,且在第一連接桿3324的帶動下繞兩者之間的可轉動連接點轉動,當然第一連接桿3324分別與第二驅動件3322以及第二連接桿3325之間的兩連接點應相對遠離,從而可以保證在第二驅動件3322驅使第一連接桿3324轉動后,第一連接桿3324的轉動可以帶動第二連接桿3325轉動,進而由第二連接桿3325帶動與其連接的第二轉軸3321轉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驅動件3322沒有直接驅動兩個第二轉軸3321轉動,而是在兩者之間還增設有第二傳動桿3323,通過第二傳動桿3323的傳動作用驅使兩個第二轉軸3321繞自身轉動,主要是方便對第二驅動件3322在床架I上的安裝位置,避免出現結構緊湊的現象。繼續優化上述第二驅動組件332的結構,在每一傳動桿的第一連接桿3324上均設有定位軸3326,定位軸3326上均套設有傳動輪3327,傳動輪3327與其對應的第一連接桿3324同步轉動,同時兩傳動輪3327之間相互配合且同步轉動,第二驅動件3322與其中一個第一連接桿3324連接并且驅動該第一連接桿3324繞該定位軸3326轉動,在這種結構中定位軸3326即為同一組傳動桿中第一連接桿3324與第二連接桿3325之間的可轉動連接點。在這種結構中,第二驅動件3322只有一個,即采用一個第二驅動件3322同時驅動兩個第二轉軸3321轉動,第二驅動件3322與其中一組的傳動桿的第一連接桿3324連接,在第二驅動件3322工作后驅使與其連接的第一連接桿3324繞定位軸3326轉動,同時帶動與其連接的第二連接桿3325以及傳動輪3327轉動,其中,與其連接的第二連接桿3325帶動其中一第二轉軸3321轉動,而傳動輪3327則帶動與其配合的另一傳動輪3327轉動,進而由該傳動輪3327帶動另一組傳動桿的第一連接桿3324轉動,在這組第二傳動桿3323中第一連接桿3324帶動第二連接桿3325轉動,第二連接桿3325又帶動與其連接的另一第二轉軸3321轉動,對此在這種結構中,通過一個第二驅動件3322,在兩組第二傳動桿3323的傳動作用下,使得兩個第二轉軸3321可以同步轉動,結構簡單,降低成本。對于兩個傳動輪3327可以采用套設在定位軸3326上的齒輪,兩個齒輪進行嚙合連接,其中一個主動齒輪,另外一個為從動齒輪,當然兩個傳動輪3327也可以采用鏈輪,其也可以實現兩傳動輪3327之間的傳動。
[0053]參見圖4、圖9以及圖12,對于防水褲31的結構,防水褲31包括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并且三者依次圍合形成褲頭,該褲頭具有褲腰口 314以及褲腿口 315,其分別與普通褲頭的褲腰口以及褲腿口類似,在褲頭的底部開設有正對床板2便孔221的開口 316,從而方便病人在穿戴該防水褲31后可直接進行大小便等,第二防水布312具有兩個連接邊3121,兩個連接邊3121均由褲頭的褲腰口 314延伸至褲腿口315,且分別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可拆卸連接。在本實施例中,防水褲31主要用于對病人臀部位置的包裹,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三者均采用軟質防水材料制成,且三者依次圍設形成褲頭的結構,第二防水布312通過兩個連接邊3121分別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二防水布312形成可拆卸連接,且兩連接邊3121均沿褲頭的褲腰口 314延伸至褲腿口 315,對此當解除兩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的可拆卸連接關系后,則可直接攤開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且三者之間沒有形成圍合,此時可直接將病人的臀部位置置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處,然后再將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進行連接,三塊防水布之間依次圍合形成褲頭,即完成了病人的穿褲過程,非常方便,在這個過程中,病人沒有彎腿動作,這種結構的防水褲31非常適合于雙腿不能動彈病人,同時由于采用防水材料制成,其可以有效防止病人小便的噴灑而弄臟被褥等,同時病人的大小便排完后可直接采用噴淋機構32噴淋沖刷防水褲31內可能存有的大小便等異物,然后再采用烘干機構等對防水褲31進行烘干,保證病人穿戴防水褲31的舒適性,當然對于這種結構的防水褲31還比較方便進行更換,無需病人的配合即可完成。
[0054]參見圖9、圖11以及圖12,優化上述的褲頭結構,第二防水布312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圍合還形成有兩個褲筒317,兩個褲筒317均由褲頭的褲腰口 314延伸至褲腿口 315,即兩個褲筒317連通褲腰口 314與褲腿口 315,同時兩個褲筒317在褲頭的褲腰口 314處連通為一整體,而在褲腿口 315處則將褲腿口 315分隔為兩個部分。在這種結構中,褲頭內形成有兩個褲筒317,兩個褲筒317對應病人的雙腿,結構與常見的褲子類似,一端口為一個口,另一端口為兩個口,從而可以使得防水褲31對病人臀部位置形成較好的包裹效果。另外對于防水褲31,其第一防水布311與第三防水布313均繞開口316固定于床板2上,即第一防水布311與第三防水布313其一端分別與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進行連接,還有一端則分別繞正對便孔221的開口 316向下延伸,進而可繞便孔221的內壁翻轉固定于床板2的下表面處,通過這種結構將防水褲31固定于床板2上,即防水褲31位置比較固定,其可以對病人形成一種限位作用,即在病人翻身或起背后,病人的位置不會發生改變,進而在病人重新平躺后,其臀部位置與便孔221位置相對應。
[0055]針對上述防水褲31的結構,在褲頭上形成兩個褲筒317,對此將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分別設于兩個褲筒317位置處,且每一連接邊3121均沿褲腰口 314向褲腿口 315延伸設置。在這種結構中,兩個連接邊3121分別位于兩個褲筒317處,對此在解除兩個連接邊3121分別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的可拆卸連接后,則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分別沿兩個褲筒317進行攤開,對此在對病人穿戴這種防水褲31時,病人雙腿無需由兩個褲筒317伸入伸出,可以類似于包扎,先將各防水布攤開,再將病人置于該防水褲31的對應位置,然后將各防水布繞病人的腰部以及雙腿進行包裹,當然也可以先將病人平躺后,再將各防水布進行連接固定形成對病人腰部位置以及雙腿的包裹。
[0056]參見圖9以及圖10,對于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二防水布312之間的可拆卸連接實現方式可以有多種,比如可采用衣服上的紐扣或者繩子等進行連接,對于這種連接方式,為避免在進行噴淋清洗時有清洗水由防水褲31的上方噴出,則應使第二防水布312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均設置重合部,即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不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的邊沿連接,而最為有效的連接方式則應為拉鏈3122,即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分別采用拉鏈3122連接,這種連接方式不但連接方便,而且具有較好的密封性能,兩個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連接后不會出現縫隙,清洗水不會由兩者連接處噴出。
[0057]參見圖9以及圖12,進一步地,防水褲31還包括第一褲腰帶318,該第一褲腰帶318位于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內,該第一褲腰帶318的兩個端部均由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上伸出,且第一褲腰帶318整體靠近褲頭的褲腰口 314。在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上均設有相互連通的槽道,該槽道靠近褲頭的褲腰口314,且在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靠近第二防水布312處分別設有一個口子,第一褲腰帶318的其中一端部由其中一口子伸入槽道內,并且繞該槽道由另一口子伸出,此時第一褲腰帶318的兩個端部分別由兩個口子位于槽道外側,當病人穿戴完該防水褲31后,可同時抓住第一褲腰帶318的兩個端部并向外側施力,在施力的過程中褲頭的褲腰口314的口徑在縮小,從而可以使得褲頭的褲腰口 314綁緊于病人的腰部位置處,對此通過這種結構使得防水褲31與病人之間形成較穩定的連接,病人與防水褲31之間不會簡單形成脫離,同時還可以形成一定的密封性能,且當噴淋機構32工作時由于第一噴嘴組325的各噴嘴的噴出方向為沿病人的腿部向頭部方向向上傾斜,對此清洗水具有向病人背部方向運動的作用力,防水褲31采用第一褲腰帶318將其綁緊于病人腰部,使得褲頭褲腰口 314與病人之間具有較好的密封性,清洗水不會由此處向外側噴出。
[0058]再次優化上述的結構,在褲頭上還設有兩個第二褲腰帶319,兩個第二褲腰帶319分別環繞兩個褲筒317的端口,且兩個第二褲腰帶319均靠近褲頭的褲腿口 315,同時兩個第二褲腰帶319的各端部均伸出褲頭。在這種結構中,兩個第二褲腰帶319的設置方式與上述的第一褲腰帶318的設置方式類似,通過對第二褲腰帶319伸出褲頭的兩個端部進行施力,進而通過第二褲腰帶319將褲筒317該端口處綁緊于病人的雙腿上,對此使得褲頭的褲腿口 315處均綁緊于病人雙腿上,保證該處的密封性能,噴淋機構32噴出的清洗水也難以由該處噴出防水褲31之外,即結合上述第一褲腰帶318結構,噴淋機構32噴出的清洗水均被防水褲31擋設于內部,不會出現噴出防水褲31之外的情況,比較干凈,對此在采用烘干機構進行烘干時,也只需對防水褲31內部進行烘干處理,比較方便。
[0059]參見圖10-圖12,繼續優化防水褲31的結構,第二防水布312還具有連接部3123,該連接部3123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固定連接,且在解除第二防水布312的兩個連接邊3121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之間的可拆卸連接后,兩個連接邊3121可要該連接部3123進行翻轉。在這種結構中,第二防水布312通過連接部3123與第一防水布311以及第三防水布313連接為一整體,第二防水布312通過翻轉的形式進行攤開。對應地,第一防水布311與第三防水布313之間也直接進行連接固定,正對便孔221的開口 316則開設于第一防水布311與第三防水布313之間的連接處。將防水褲31置于床板2上時,一般地第二防水布312位于其上端處,第一防水布311與第三防水布313則相應地設于其下端處,且兩者均向上彎折與第二防水布312的兩連接邊3121進行連接,兩者的連接處位于防水褲31的上端處,從而可以方便兩者之間拉鏈3122的滑動,而且將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均連接為一整體,可以顯示出防水褲31的完整性,使得其具有較好的密封性,同時將該防水褲31由床板2上拆下后不會造成部分結構遺失的情況,方便保存,對此可將第一防水布311、第二防水布312以及第三防水布313進行一體成型制成,即在一防水布上開設有開口 316,同時在該防水布上還開設有通過拉鏈3122連接的兩劃口。
[0060]參見圖1、圖3、圖13以及圖16,具體地,針對醫療床的病人起背結構,床板2分為第一板區21、第二板區22以及第三板區23三個部分,第二板區22與第一板區21通過伸縮節進行連接,即第二板區22與第一板區21之間為活動連接,這種結構形式床板2不但上表面為一整體,同時第一板區21以及第三板區23均可相對第二板區22進行移動,細化第一板區21,第一板區21包括位于中間的背板211以及位于背板211兩側的兩個第一側板212,起背裝置5包括用于第三驅動組件51、第四驅動組件52、第五驅動組件53以及第六驅動組件54,依次敘述各驅動組件的作用:第三驅動組件51主要用于驅動第一板區21整體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移動,第四驅動組件52用于驅動第一板區21整體沿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翻轉,第五驅動組件53則用于驅動背板211于第一板區21平面內沿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的方向移動,第六驅動組件54用于驅動第二板區22沿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翻轉。一般地,病人在醫療床上起背時容易出現滑動的現象,即在起背后病人的位置發生移動,從而使得重新平躺后,病人的臀部位置沒有正對床板2上的便孔221,而且如果病人的身體較胖時,起背后病人受到擠壓容易產生不適,對此在本實施例中,當病人需要起背時,其臀部位置位于第二板區22上,同時床板2產生有四個動作,第一板區21整體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遠離第二板區22,同時第一板區21沿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向上翻轉,此時第一板區21的背板211還單獨動作,其在第一板區21的平面內沿遠離第二板區22的方向移動,另外第二板區22繞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也向上翻轉,通過第一板區21相對第二板區22翻轉,帶動病人的上半身相對臀部翻轉,達到起背的效果,同時第一板區21整體相對第二板區22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遠離,則可增加第二板區22的長度,病人背靠翻轉后的第一板區21時不會產生過大的擠壓,對此即使病人較胖時,其起背后也不會存有不適感,而在翻轉第一板區21的過程中,病人相對第一板區21上升,而本實施例中,第一板區21翻轉時背板211在第一板區21平面內遠離第二板區22,背板211相對背部產生向上摩擦運動,可以抵消病人向上的作用力,減輕對背部的擠壓,同時第二板區22還相對第一板區21也具有向上翻轉的動作,可以稍微抬高病人的大腿部高度,對此病人呈V型結構,從而可以使得在翻轉的過程中病人不會產生移位,當然第六驅動組件54驅使第二板區22翻轉的角度不至于過大,即稍微抬高病人的大腿部即可。當然在病人需要由起背狀態需要平躺時,則在第三驅動組件51、第四驅動組件52、第五驅動組件53以及第六驅動組件54作用下使得第一板區21與第二板區22反向動作直至兩者恢復為原狀態。
[0061]參見圖1-圖3,優化上述第一板區21的結構,在床架I上水平設有第一托架11與第二托架12,在第三驅動組件51的作用下可沿床板2長度方向移動,同時在第四驅動組件52的驅動下還可繞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翻轉,第二托架12則設于第一托架11上,且在第五驅動組件53驅動下在第一托架11上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位于背板211兩側的兩個第一側板212均與第一托架11形成連接關系,背板211則設于第二托架12上。在這種結構中,設置第一托架11,通過第三驅動組件51與第四驅動組件52驅動第一托架11實現水平移動與翻轉,進而由第一托架11帶動兩第一側板212與第二托架12的水平移動與翻轉,將背板211設于第二托架12上,當第二托架12水平移動與翻轉時,則帶動背板211水平移動與翻轉,而且在第五驅動組件53的作用下第二托架12還沿第一托架11滑動,且相對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進而使得背板211在第一板區21內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綜述,第一托架11與第二托架12形成翻轉平臺以及平面移動平臺,且可使得兩個第一側板212進行翻轉與水平移動,同時還使得背板211翻轉、水平移動以及沿第一板區21內移動,結構簡單,各動作均比較穩定。針對上述結構,也可以在床架I上設有用于支撐兩個第一側板212的兩個托架,兩個托架分別與第一托架11連接,即第一側板212只與該托架形成連接關系,并通過該托架與醫療床的其他部件形成間接連接關系。
[0062]進一步地,在第一托架11上還設有至少一個滑桿111,當沒有翻轉時滑桿111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設置,第二托架12滑設于該滑桿111上。一般滑桿111設有兩個,且兩個滑桿111平行間隔設置,在第二托架12具有相對設置的兩組套管121,兩組套管121分別套設于兩個滑桿111上,將第五驅動組件53設于第一托架11上,且在第五驅動組件53的作用下第二托架12的兩組套管121沿第一托架11的兩個滑桿111移動,進而帶動第二托架12整體沿第一托架11移動,由于背板211設于第二托架12上,對此在第五驅動組件53的作用下背板211實現了在第一板區21平面內相對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的功能,降低在起背過程中病人的摩擦擠壓。
[0063]具體參見圖2以及圖3,對于第五驅動組件53包括第五驅動件531以及第五傳動組532,兩者均設于第一托架11上,第五驅動件531可為驅動電機等,第五傳動組532則用于連接第五驅動件531與第二托架12,細化第五傳動組532,其包括兩個第五傳動桿5321,其中一第五傳動桿5321的一端與第五驅動件531可轉動連接,且在第五驅動件531的作用下繞兩者之間的連接軸旋轉,該第五傳動桿5321的另一端與另一第五傳動桿5321的一端可轉動連接,另一第五傳動桿5321的另一端則與第二托架12可轉動連接。在這種結構中,第五驅動件531驅使與其連接的第五傳動桿5321轉動,該第五傳動桿5321又驅使另一第五傳動桿5321轉動,由于該另一第五傳動桿5321與第二托架12之間可轉動連接,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保持恒定,而在該另一第五傳動桿5321轉動的過程中,其轉動軸線并不是第二托架12與其的連接處,對此在其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對第二托架12產生一定的推力或拉力,進而使得第二托架12可沿兩個滑桿111移動。當然為了方便第二托架12能夠穩定地沿兩個滑桿111移動,第五傳動桿5321與第二托架12之間的可轉動連接點位于兩個滑桿111之間的中點處,且第五傳動桿5321對第二托架12產生的推力或拉力均應垂直于兩者之間的連接處,進而保證該第五傳動桿5321對第二托架12作用力的平衡性,第二托架12移動比較平穩。
[0064]同理,細化第三驅動組件51,其與第五驅動組件53的結構相類似,其主要包括第三驅動件511以及第三傳動組512,兩者均設于床架I上,第三傳動組512用于連接第三驅動件511與第一托架11,且在第三驅動件511的作用下能夠驅使第一托架11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移動,一般地,第三驅動件511采用驅動電機,即在驅動電機的作用下第一托架11在水平方向上移動,第三傳動組512包括兩個第三傳動桿5121,兩個第三傳動桿5121的其中一端部之間進行可轉動連接,且其中一第三傳動桿5121的另一端部與第三驅動件511可轉動連接,具體為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可轉動連接,且在該第三驅動件511的作用下該第三傳動桿5121繞其與第三驅動件511之間的連接軸進行旋轉,而另一第三傳動桿5121的另一端則與第一托架11可轉動連接。在這種結構中,第三驅動件511驅使與其連接的第三傳動桿5121轉動,該第三傳動桿5121又驅使另一第三傳動桿5121轉動,由于該另一第三傳動桿5121與第一托架11之間可轉動連接,兩者之間的直線距離保持恒定,而在該另一第三傳動桿5121轉動的過程中,其轉動軸線并不是第一托架11與其的連接處,對此在其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對第一托架11產生一定的推力或拉力,進而使得第一托架11在水平面內移動。
[0065]參見圖1、圖2以及圖15,優化上述實施結構,在床架I上設有至少一個滑槽13,一般為兩個,平行間隔設置,且滑槽13均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設置,第一托架11上設有一個起背連接桿112,該起背連接桿112依次穿設兩個滑槽13,且其兩端部分別滑設于兩個滑槽13內,第三傳動組512件的其中一第三傳動桿5121的一端部與該起背連接桿112可轉動連接。這樣,在第三驅動件511工作后,與起背連接桿112連接的第三傳動桿5121對起背連接桿112產生推力或拉力,從而使得第一托架11整體沿兩個滑槽13移動,由于兩個滑槽13均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設置,對此第一托架11在水平面內沿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的方向移動,進而實現第一板區21在水平面內沿遠離或靠近第二板區22的方向移動,保證病人在起背過程中第二板區22的長度加大,避免肥胖病人起背時腹部彎曲產生的不適感,同時減輕病人的推力。當然為了方便第一托架11能夠穩定地沿兩個滑槽13移動,第三傳動桿5121與起背連接桿112之間的可轉動連接點位于兩個滑槽13之間的中點處,且第三傳動桿5121對起背連接桿112產生的推力或拉力均應垂直于兩者之間的連接處,進而保證該第三傳動桿5121對第一托架11作用力的平衡性,第一托架11移動比較平穩。
[0066]參見圖1、圖5、圖13以及圖16,進一步地,在床架I上還設有第三托架14,在第六驅動組件54的作用下第三托架14可繞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翻轉,將第二板區22細化,其包括位于中間的臀板222以及位于該臀板222兩側的兩個第二側板223,臀板222主要用于支撐病人的臀部,將臀板222設于第三托架14上。在這種結構中,床架I上設置第三托架14,再將臀板222設于第三托架14上,第六驅動組件54通過驅動第三托架14的翻轉以實現臀板222的翻轉功能,即第六驅動組件54沒有直接對臀板222作用,相當于在床架I上設置一個翻轉平臺,然后將臀板222置于該翻轉平臺上,通過翻轉平臺的翻轉以實現臀板222自身的翻轉,從而可以在起背過程中抬高病人臀部的高度,進一步防止病人在起背過程中出現移位,當然對于第三托架14的翻轉角度不應過大,即只需稍微抬高病人大腿部高度,以防病人出現擠壓感。當然,對于第三托架14的結構,還可以將其向兩側方向進行延伸,從而使得位于臀板222兩側的兩個第二側板223也位于第三托架14上,或者只需兩個第二側板223與第三托架14連接,即當第六驅動組件54驅使第三托架14翻轉時,第三托架14帶動第二板區22整體翻轉,或者在床架I上也設有用于支撐第二側板223的托架,第二側板223只與該托架連接,并由該托架實現翻轉功能。
[0067]參見圖1、圖3、圖4以及圖13-圖16,細化第四驅動組件52與第六驅動組件54的結構,第四驅動組件52主要用于產生作用力以使第一托架11繞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進行翻轉,第六驅動組件54則主要是用于產生作用力以使第三托架14繞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進行翻轉,第四驅動組件52與第六驅動組件54的作用比較相近,對此兩者的結構也可以比較相近。具體為,第四驅動組件52包括第四伸縮桿521以及第四轉軸522,第四伸縮桿521設于床架I上,且在第四伸縮桿521的伸縮作用下使得第四轉軸522能夠繞其自身軸線旋轉,將第一托架11套設于第四轉軸522上,對此在第四轉軸522旋轉時,可以帶動第一托架11繞第四轉軸522旋轉,一般地將起背連接112套設于第四轉軸522上,第四轉軸522沿滑槽13滑動。同理第六驅動組件54包括第六伸縮桿541以及第六轉軸542,第六伸縮桿541設于床架I上,將第三托架14設于一框架18上,該框架18與第六轉軸542之間可轉動連接,第六伸縮桿541可以驅使框架18整體繞第六轉軸542旋轉,進而由框架18帶動第二板區22繞第六轉軸542旋轉。當然第四轉軸522與第六轉軸542平行間隔設置,從而使得第一板區21與第二板區22的旋轉角度保持一致,即在一個旋轉面上旋轉,對此兩者可以同時旋轉。
[0068]參見圖1以及圖14,進一步地,將床板2沿垂直于其長度方向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一第三部分,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分別位于第一部分的兩側,病人可平躺于第一部分上,即便孔221開設于第一部分上,而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均可相對第一部分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相對轉動,具體為將第二板區22進行細化,第二板區22包括用于支撐病人臀部位置的臀板222以及兩個第二側板223,臀板222位于中間,兩個第二側板223則分別位于該臀板222的兩側,便孔221開設于該臀板222上,第三板區23包括位于中間的腿板231以及位于兩側的第三側板232,在本實用新型中,兩個第一側板212分別位于背板211的兩側,兩個第二側板223分別位于臀板222的兩側,兩個第三側板232則分別位于腿板231的兩側,將位于同一側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即為第二部分,而另一組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即為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包括背板211、臀板222以及腿板231,對于翻身裝置4主要包括一個翻身驅動件41、第一傳動組件42以及第二傳動組件43,翻身驅動件41位于床架I上,其能夠同時對第一傳動組件42以及第二傳動組件43作用,且在其作用下第一傳動組件42可使第二部分配合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的整體呈V形,即此時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為一個整體,第二部分與該整體同步反向轉動呈V形,另外在翻身驅動件41作用下第二傳動組件43第三部分配合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整體呈V形,即此時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為一個整體,第三部分與該整體同步反向轉動呈V形,當然第一傳動組件42與第二傳動組件43不是同步工作,即在翻身驅動件41作用下,兩傳動組件的其中一個動作,且當第一傳動組件42工作時,病人翻身且其正面朝向第二部分一偵牝同理當第二傳動組件43工作時,病人翻身且其正面朝向第三部分一側,即翻身驅動件41針對不同的傳動組件工作,病人向不同的方向翻身。
[0069]這樣,當病人需要翻身時,翻身驅動件41開始工作,假設其對第一傳動組件42作用,然后第一傳動組件42驅使第一部分的背板211、臀板222腿板231以及第三部分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第三側板232等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順時針翻轉,同時驅使第二部分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逆時針翻轉,從而使得此時床板2呈V形結構,病人側向第二部分,同理翻身傳動件41作用于第二傳動組件43時,第二傳動組件43驅使第一部分的背板211、臀板222腿板231以及第二部分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第三側板232等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逆時針翻轉,同時驅使第三部分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順時針翻轉,從而使得此時床板2呈V形結構,病人側向第三部分,針對上述工作過程,病人由原始的平躺于第一部分的狀態轉換為V字形結構的拐角處,且能夠保持這種側身的狀態,反之當病人需要由側身狀態恢復至平躺狀態時,只需翻身驅動件41工作,以使第一傳動組件42或第二傳動組件43反向工作即可。在這種翻身裝置4中,床架I上只設有一個翻身驅動件41,該翻身驅動件41可以分別驅動兩組傳動組件動作,進而可以使得床板2上的病人無需護理人員幫組即可朝不同的方向翻身,結構簡答,操作方便,而且由于呈V形結構,病人翻身后不會出現側翻的現象,能夠穩定地保持側翻狀態,舒適度高,同時還能避免褥瘡的發生。
[0070]參見圖1、圖3以及圖14,進一步地,第一部分的一側與第二部分之間在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上通過第一翻身轉軸46進行連接,進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可轉動連接,第一部分的另一側與第三部分之間在沿床板2的長度方向通過第二翻身轉軸47進行連接,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可轉動連接,在床架I上還設有第一鎖緊件48與第二鎖緊件49,第一鎖緊件48能夠活動鎖緊第一翻身轉軸46,以限制第一翻身轉軸46不能相對床架I移動,而第二鎖緊件49則可活動鎖緊第二翻身轉軸47,以限制第二翻身轉軸47不能相對床架I移動。具體為,當翻身驅動件41作用于第一傳動組件42時,第一鎖緊件48鎖緊第一翻身轉軸46,第一翻身轉軸46固定于床架I上,而此時第二翻身轉軸47為活動狀態,對此在第一傳動組件42的作用下第二翻身轉軸47為活動并繞第一翻身轉軸46轉動,進而由第二翻身轉軸47帶動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整體繞第一翻身轉軸46轉動,第二部分單獨繞第一翻身轉軸46轉動,同理翻身驅動件41作用于第二傳動組件43時,第二鎖緊件49鎖緊第二翻身轉軸47,在第二傳動組件43驅動下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整體繞第二翻身轉軸47轉動,第三部分單獨繞第二翻身轉軸47轉動,通過這種結構即可實現在不同傳動組件作用下,第一部分可與第二部分或第三部分作為整體轉動,進而實現病人不同方向的翻身。
[0071]參見圖1、圖3、圖14以及圖17,進一步地,翻身裝置4還包括一個翻身連接桿44,該翻身連接桿44水平放置,且在翻身驅動件41的作用下能夠沿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在水平內移動,第一傳動組件42與第二傳動組件43均與該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在翻身連接桿44上設有第一單向閥441與第二單向閥442,第一單向閥441能夠單向限制第一傳動組件42相對翻身連接桿44滑動,即當翻身連接桿44向一特定方向移動時第一單向閥441可使得第一傳動組件42可與翻身連接桿44同步移動,進而使得第一傳動組件42能夠對第二部分以及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抵頂力,第二單向閥442能夠單向限制第二傳動組件
43相對翻身連接桿44滑動,即當翻身連接桿44向一特定方向移動時第二單向閥442可使得第二傳動組件43可與翻身連接桿44同步移動,進而使得第二傳動組件43能夠對第三部分以及第一翻身轉軸46產生抵頂力,對于第一單向閥441對第一傳動組件42的限定方向與第二單向閥442對第二傳動組件43的限定方向剛好相反。在本實用新型中,翻身驅動件41主要用于推動翻身連接桿44在水平面內的移動,且移動方向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假設翻身連接桿44向第一單向閥441的限定方向移動,此時第一傳動組件42與翻身連接桿44同步移動,第一傳動組件42能夠產生作用力,第二傳動組件43相對翻身連接桿44滑動,第二傳動組件43保持原狀態,此時第一傳動組件42對第二部分以及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作用力,第二部分開始繞第一翻身轉軸46翻轉,而第一鎖緊件48鎖緊第一翻身轉軸46,第二翻身轉軸47為活動,對此當第一傳動組件42對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作用力時,第一部分、第二翻身轉軸47以及第三部分均可繞第一翻身轉軸46,進而可以使得病人向第二部分一側翻身,同理當該翻身連接桿44向第二單向閥442的限定方向移動,第二傳動組件43對第一翻身轉軸46以及第三部分產生作用力,第二鎖緊件49鎖緊第二翻身轉軸47,第三部分以及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整體繞第二翻身轉軸47移動,病人向第三部分的一側翻身。當然在翻身連接桿44回位的過程中,傳動組件也回至原狀態,抵頂力消失,各部分均反向旋轉,病人回至平躺狀態。由于翻身驅動件41主要用于推動翻身連接桿44在水平面內的移動,對此翻身驅動件41可采用翻身伸縮桿411,翻身伸縮桿411與翻身連接桿44直連,可以通過翻身伸縮桿411的伸縮作用推動翻身連接桿44沿垂直于床板2的長度方向移動,對于翻身伸縮桿411則可采用伸縮氣缸等。
[0072]參見圖1以及圖14,進一步地,每一第二側板223分別與其相鄰的第一側板212以及第三側板232連接。在這種結構中,位于同一側的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均連接為一整體,從而可以保證三者之間能夠同步翻轉,當然第一側板212與第二側板223之間還可發生相對移動,以保證在進行病人起背動作時,第一板區21能夠在水平面內相對第二板區22遠離或靠近,即在水平方向上第一側板212與第二側板223可相對移動。在這種結構,第一傳動組件42或第二傳動組件43只需單獨作用第一側板212、第二側板223以及第三側板232中的一個即可,即第二傳動組件43只需作用于與其對應的第二側板223上,而在第一傳動組件42部分,由于床架I上設有第一托架11,背板211設于第一托架11上,同時第一托架11還可與和背板211同步翻轉的第一側板212固定連接,即在該第一側板212與背板211中的一個翻轉時,則可帶動另一個同步翻轉,第一托架11與另一第一側板212之間則可采用可轉動連接的方式,既可避免該第一側板212與第一托架11同步翻轉,又可保證兩者在水平方向上同步移動,同理臀板222可以與和其同步翻轉的第二側板223連接,保證兩者能夠同步翻轉,腿板231也可和與其同步翻轉的第三側板232同步翻轉,綜上所述,第一傳動組件42可以只作用于與其對應的第二側板223,即可使得第一側板212、第三側板232、背板211、臀板222以及腿板231同步翻轉,對此第一傳動組件42與第二傳動組件43均可分別作用于兩個第二側板223,即可保證病人的翻身動作,從而可以大大簡化第一傳動組件42與第二傳動組件43的結構。
[0073]參見圖1、圖5、圖14、圖16以及圖17,細化第一傳動組件42與第二傳動組件43的結構。第一傳動組件42包括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一內側傳動桿422,該第一外側傳動桿421抵頂床板2的第一部分的下端部且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具體為抵頂與臀板222連接的第二側板223且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即當翻身驅動件41驅使翻身連接桿
44向第一單向閥441的限定方向移動后,翻身連接桿44帶動第一外側傳動桿421移動,進而由該第一外側傳動桿421抵頂第二部分翻轉,具體為抵頂與臀板222連接的第二側板223翻轉,當然為了方便實現該第二側板223的翻轉,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對該第二側板223的抵頂位置應位于第二側板223遠離臀板222的一側端部處,而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則一端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另一端套設于第二翻身轉軸47上,當翻身連接軸帶動第一內側傳動桿422移動時,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因移動對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作用力,從而可以推動第二翻身轉軸47繞第一翻身轉軸46轉動。對于第一外側傳動桿421的結構,其不為一直桿結構,可以分為多個依次可轉動連接的直桿與彎桿,通過各直桿與彎桿的可轉動連接,從而最終實現第一外側傳動桿421 —端與翻身連接桿44可轉動連接,另一端可抵頂與其對應的第二側板223翻轉,第一內側傳動桿422也不為一直桿結構,其可以包括兩轉動連接的直桿,并且其中一直桿的另一端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另一直桿的另一端套設于第二翻身轉軸47上,兩直桿相對轉動可以對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推力作用。同理第二傳動組件43包括第二外側傳動桿431以及第二內穿傳動桿,該第二外側傳動桿431抵頂第二部分的下端部,具體為抵頂另一個第二側板223且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而第二內側傳動桿則一端與翻身連接桿44滑動連接,另一端則套設于第一翻身轉軸46上。對于第二外側傳動桿431以及第二內側傳動桿兩者的工作原理以及結構分別與第一外側傳動桿421以及第一內側傳動桿422相近,在此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一般地,可在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二外側傳動桿431用于分別抵頂兩個第二側板223的端部處均具有上述的圓弧面45,從而方便對兩第二側板223的抵頂作用。
[0074]針對上述的結構,第一內側傳動桿422與第二內側傳動桿432應均位于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二外側傳動桿431的內側,具體為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位于第二外側傳動桿431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與第二內側傳動桿432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之間,第二內側傳動桿432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位于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與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之間。對此可將翻身驅動件41對翻身連接桿44的作用部位設于翻身連接桿44的中間處,從而可以保證第一外側傳動桿421、第一內側傳動桿422、第二內側傳動桿432以及第二外側傳動桿431與翻身連接桿44之間的連接點的分布,而且還可以優化翻身驅動件41對翻身連接桿44的作用力。
[0075]參見圖1、圖14以及圖17,針對上述結構,可將第一單向閥441與第二單向閥442分別采用兩個限位銷,兩個限位銷分別設于翻身連接桿44的兩個端部,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二外側傳動桿431分別抵靠于兩個限位銷的內側,同時將第一內側傳動桿422與第二內側傳動桿分別抵靠于翻身驅動件41對翻身連接桿44的作用部位的兩側,即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位于該作用部位與第二外側傳動桿431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之間,第二內側傳動桿位于該作用部位與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之間。在這種結構中,當翻身驅動件41驅使翻身連接桿44向第二外側傳動桿431的一側移動時,限位銷隨翻身連接桿44移動,由于限位銷的內側抵頂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其驅使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同步移動,進而使得第一外側傳動桿421對第二部分的第二側板223產生抵頂力,另一方面在翻身連接桿44移動的過程中,翻身驅動件41對翻身連接桿44的作用部位也隨翻身連接桿44移動,而由于第一內側傳動桿422位于該作用部位與第二外側傳動桿431對翻身連接桿44的連接點之間,對此該作用部位推動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同步移動,進而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在移動的過程中對第二翻身轉軸47產生抵頂力,而在翻身連接桿44的移動過程中,限位銷與作用部位并沒有對第二外側傳動桿431與第二內側傳動桿產生作用力,兩側均沿翻身連接桿44滑動,始終保持原狀態,對此綜合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一內側傳動桿422的動作病人實現翻身動作,當然在病人回復平躺的過程中,翻身驅動件41驅動翻身連接桿44回到中間位置,病人自身重力和床板2重力可以迫使第一外側傳動桿421與第一內側傳動桿422回位,同理當翻身連接桿44向第一外側傳動桿421 —側移動時,工作過程與上述相似,在此不在一一贅述。
[0076]參見圖1、圖3、圖4、圖9以及圖1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醫療床中,增設有可以適合病人穿戴的防水褲31、用于自動感應病人大小便的開關門機構33、能夠較衛生高效清潔大小便后病人的噴淋機構32、能夠使得病人較舒適起背且起背后不會產生移位的起背裝置5以及采用一個翻身驅動件41即可實現病人翻身動作的翻身裝置4等,從而可以應對處理病人的各種基本需求,而且在上述的開關門機構33中,其完全采用自動感應的方式完成各項動作,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非常適合于失能病人的需求,同時醫療床還配有控制手柄(圖中未示出)等,噴淋機構32的各項動作既可自行設定自動完成也可通過操作控制手柄完成,對于起背裝置5與翻身裝置4中的動作也均采用操作控制手柄的方式完成,非常方便,大大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同時還保證了病人的舒適性以及衛生要求。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可以在床架I上增設按摩功能,有利于病人的康復等,而對按摩功能的控制也可全部集中于控制手柄上,操作簡單方便,另外在床架I上還應設有滾輪16以及護板17等,通過滾輪16以方便醫療床整體的移動,而護板17則是用于圍設位于床板2下方的噴淋機構32、開關門機構33、翻身裝置4以及起背裝置5等,不但能夠保證醫療床的外觀需求,還能夠起到保護上述各部件的作用,對于護板與床架I之間可為可拆卸的連接方式,或者為可打開的結構,能夠方便對床板2下方各部件的維護以及對排便箱6的清理等。
[0077]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而已,其結構并不限于上述列舉的形狀,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護理床,包括床架以及設于所述床架上且用于供病人平躺的床板,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床架上還設有用于清洗病人大小便的清潔裝置、用于驅動病人自動翻身的翻身裝置以及用于驅動病人自動起坐的起背裝置,于所述床板靠近中間位置開設有便孔且在所述便孔的正下方設有排便箱,所述清潔裝置包括用于感應病人大小便后自動開合所述便孔且用于支撐病人的開關門,所述床板包括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病人的背部、臀部以及腿部依次位于所述第一板區、第二板區以及第三板區上,且所述便孔開設于所述第二板區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潔裝置包括用于自動清洗病人大小便的噴淋機構、用于控制所述開關門自動開合所述便孔的開關門機構、套設于病人身上的防水褲以及用于烘干所述防水褲的烘干機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機構包括設于所述床架上用于清洗便后病人的噴淋組件、與所述噴淋組件連通以提供清洗水的水箱以及用于推動所述噴淋組件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來回移動的第一驅動組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噴淋組件包括一端與所述水箱連通的進水管以及設于所述進水管另一端的噴頭,所述噴頭位于所述床板的正下方,且所述噴頭上設有用于清洗病人的第一噴嘴組、用于清洗所述開關門的第二噴嘴組以及用于清洗所述排便箱的第三噴嘴組。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噴嘴組包括設于所述噴頭上端的若干第一噴嘴,各所述第一噴嘴的出水方向均沿病人腿部至頭部的方向向上傾斜。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門機構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開關門開合所述便孔的第二驅動組件以及用于自動感應病人大小便以控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工作的感應器,所述感應器與所述第二驅動組件電連接,所述感應器設于所述開關門上且朝向病人臀部。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門包括在所述第二驅動組件的作用下開合所述便孔的兩門板,各所述門板均具有閉合所述便孔時伸入所述便孔內用于支撐所述病人的凸塊。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褲包括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第三防水布,所述第一防水布、第二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依次圍合形成褲頭,所述褲頭具有供病人雙腿伸入的褲腰口以及供病人雙腿伸出的褲腿口,于所述褲頭的底部開設有正對所述便孔的開口,且所述第二防水布具有沿所述褲腰口延伸至所述褲腿口的兩個連接邊,兩所述連接邊分別與所述第一防水布以及所述第三防水布可拆卸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布與所述第三防水布均繞所述開口固定于所述床板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區與所述第一板區之間通過伸縮節進行連接,所述第一板區包括位于中間的背板以及分別位于所述背板兩側的兩第一側板,所述起背裝置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板區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的第三驅動組件、用于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翻轉所述第一板區的第四驅動組件、用于驅動所述背板于所述第一板區平面內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區的第五驅動組件以及用于驅動所述第二板區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翻轉的第六驅動組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上水平設有由所述第三驅動組件驅使沿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且由所述第四驅動組件驅使翻轉的第一托架以及設于所述第一托架上且由所述第五驅動組件驅使在所述第一托架上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二板區的第二托架,兩所述第一側板均與所述第一托架連接,所述背板設于所述第二托架上。
1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沿垂直其長度方向分成可供病人平躺的第一部分以及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兩側的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均與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可轉動連接,所述便孔開設于所述第一部分上, 所述翻身裝置包括設于所述床架上的翻身驅動件、經所述翻身驅動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組成的整體配合所述第二部分呈V形的第一傳動組件以及經所述翻身驅動件工作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組成的整體配合所述第三部分呈乂形的第二傳動組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之間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通過第一翻身轉軸可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之間沿所述床板的長度方向通過第二翻身轉軸可轉動連接,所述床架上還設有活動鎖緊固定所述第一翻身轉軸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一鎖緊件以及活動鎖緊固定所述第二翻身轉軸于所述床架上的第二鎖緊件。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功能護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裝置還包括水平放置且由所述翻身驅動件驅使沿垂直于所述床板長度方向移動的翻身連接桿,所述第一傳動組件以及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均與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連接,所述翻身連接桿上設有用于單向限制所述第一傳動組件相對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以使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對所述第二部分以及所述第二翻身轉軸產生抵頂力的第一單向閥,所述翻身連接桿上還設有用于單向限制所述第二傳動組件相對所述翻身連接桿滑動以使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對所述第三部分以及所述第一翻身轉軸產生抵頂力的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一單向閥與所述第二單向閥的限制方向相反。
【文檔編號】A61G7/05GK204106406SQ201420546294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2日
【發明者】黃智
申請人:黃智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一種舌苔清潔除菌用滾刷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舌苔清潔除菌用滾刷,包括滾刷和支撐架,滾刷由圓柱滾筒和端蓋組成,圓柱滾筒柱體表面縱向呈一定間距依次交錯設有毛刷列和細孔列,端蓋內中心處安裝有軸承,支撐架一端穿過軸承并由軸肩固定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的中藥。 背景技術:白癜風是一種常見多發的色素性皮膚病。該病以局部或泛發性色素脫失形成白斑為特征,是一種獲得性局限性或泛發性皮膚色素脫失癥,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腎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背景技術:腎病,腎臟的各種病癥。人體臟腑之間,內環境與外環境之間均保持動態平衡。內外界多種致病因素如果破壞了人體的平衡,導致臟腑氣血功能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藥,特別涉及一種采用外用包扎的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的方法。背景技術:糖尿病是一種由遺傳基因決定的全身慢性代謝性疾病,由于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糖或脂的代謝障礙,引起高血糖、高血脂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益中活血湯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藥益中活血湯。背景技術: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后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
- 一種蒸汽密封滅菌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汽密封滅菌器,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蒸汽密封滅菌器,包括滅菌器艙體、滅菌門,所述滅菌器艙體的艙口處端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密封條,所述滅菌器艙體的入口處還設有一個蒸汽進入管。將密封
- 專利名稱::用于治療骨疾病的gdf-9bmp-15調節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技術領域:涉及GDF-9和BMP-15調節劑在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例如骨質疏松、骨質減少、骨軟化、骨營養不良和骨折。背景技術::轉化生長因子-P(TGF-
- 專利名稱:一種對氣虛型肥胖者具有瘦身作用的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外用制劑,特別涉及一種對氣虛型肥胖者具有瘦身作用含中草藥原料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復方技術領域。背景技術:隨著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群中體重超標者所占
- 專利名稱: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口服生物制劑及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口服含片及制備方法。背景技術:超氧化物歧化酶(英文簡稱“S0D”)是國際上公認的具有人體垃圾“清道夫”、“抗衰王”、“美
- 臨床護理唇貼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臨床護理唇貼:包括唇形基膜,唇形基膜的表面粘接有圍成唇形的粘膠墊;粘膠墊圍成的唇形區域內設有唇形水凝膠層;粘膠墊和唇形水凝膠層的外表面貼合有覆膜。本實用新型直接貼合于使用者的唇部,保持使
- 專利名稱:一種祛風藥酒的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藥酒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祛風除濕藥酒的制備方法。背景技術:風濕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及周圍組織疼痛,引起關節疼痛和手足麻木,隨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在陰雨
- 一種可以增加胎兒吸氧量的負壓氧艙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孕婦負壓吸氧的裝置,具體為一種可以增加胎兒吸氧量的負壓氧艙,包括負壓艙室,艙室上帶有可以開啟和關閉的艙門,艙門四周裝置有氣體密封圈,艙室內部裝有和外部空氣連通的戴到孕婦頭上
- 專利名稱:二氫和四氫苯并[f]喹啉-3-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些新型二氫和四氫苯并[f]喹啉-3-酮類化合物、含有這類化合物的藥物組合物,以及使用這類化合物抑制甾族化合物5-α-還原酶的方法。還發明了制備這類化合物使用的新方法。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配方,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背景技術:鼻炎是鼻腔粘膜炎癥,有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兩種。急性鼻炎大多因受涼后身體抵抗力減弱,病毒和細菌相繼侵入引起,也可為某些以呼吸道為主的
- 專利名稱:生物組織粘彈性測量方法和系統的制作方法生物組織粘彈性測量方法和系統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生物組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生物組織粘彈性測量方法和系統。背景技術:肝硬化和肝癌是非常嚴重的肝臟疾病,而肝纖維化是它們發展的早期階段。肝纖維化
- 一種上下頜互動矯正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下頜互動矯正器,所述矯正器包括硬膜牙套,硬膜牙套上設有上頜的矯形鋼絲和下頜的矯形鋼絲,上頜的矯形鋼絲與下頜的矯形鋼絲的兩端分別嵌入到硬膜牙套內,上頜的矯形鋼絲與下頜的矯形鋼絲分
- 專利名稱:7-二氟甲氧基-5,4'-二正辛烷氧基異黃酮的合成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藥物合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7-二氟甲氧基-5,4' -二正辛烷氧基異黃酮的化學合成。背景技術:雖然惡性腫瘤的細胞病理學還不完全清楚,但是,一般認為
- 一種重瞼定位器的制造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瞼定位器,其包括:主軸、標尺和用于固定標尺的支角;主軸為梭形,長度為176-184mm,中間寬度為5.5-6.5mm,主軸的兩端分別為主軸第一端、主軸第二端,且主軸的兩端的寬度均為0.
- 專利名稱:用于腹腔穿刺器的三瓣密封閥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用于腹腔穿刺器的三瓣密封閥,有效阻止在手術更換器械的過程中人體腹腔內C02氣體的泄漏。背景技術:目前的腹腔鏡微創手木,一般先是切開腹壁,后穿刺,建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鼻腔炎癥性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涉及ー種用于治療鼻腔炎癥性疾病的藥物組合物。背景技術:鼻腔炎癥性疾病是指病毒、 細菌、變應原、各種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粘膜的炎癥,主要
- 專利名稱:一種洗發水的處方以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生活洗浴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洗發水的處方以及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現有技術的嬰兒洗發水品種繁多、功能不一,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很少有保健等功能,大部分均為潤膚、殺菌等普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