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最新文章
- 嗎啡與至少一種阿片拮抗劑的組合用于治療阿片依賴性和用于防止阿片癮患者非口服地...的制作方法
- 一種二芳基硫醚化合物、制備方法及其抗腫瘤應用的制作方法
- 復方蠶蛾精的制作方法
- 紅豆素Ⅵ水溶性粉針劑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 一種土千年健藥酒的制作方法
- 一種去死皮皮膚霜的制作方法
- 使用1,1,2-三苯基丁-1-烯衍生物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制作方法
- 骨科簡易肢體消毒架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蠕形螨的藥劑及其制作方法
- 一種營養保健酒及其制作方法
- 對映艾里莫芬烷酸及其抑制乙肝表面抗原的醫藥用途的制作方法
- 生理量測裝置制造方法
- 一種組合式便攜診療箱的制作方法
- 紅景天多糖注射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促進清腸排便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含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劑及生物堿的抗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治療家禽溫熱性疾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 4-苯胺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 一種多功能產床的制作方法
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癲癇無論是原發性或繼發性,均可造成神經元損害、智力減退、外傷、甚至突然意外的死亡等。治療最重要的目的是控制發作,維持神經精神功能的正常,而控制發作的主要手段是藥物治療。有明確病灶的、藥物治療無效的或產生無法耐受的毒副作用的病人需考慮手術治療。
驚風是小兒并發于多種疾病過程中的一個急癥?,F代醫學一般按發作期和緩解期分別治療。發作期以鎮痙有保持呼吸道通暢為要;緩解期以治療原發病為主。一般驚風發作,需要到醫院治療,較為安全。緩解恢復期,除治療原發病夕卜,主要是飲食調養。因此,食療也僅適用于緩解恢復期,有增強體質,加速康復,減少發作的功效。
面肌痙攣(又稱半面痙攣、面肌抽搐)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無痛性陣發性抽搐。每當情緒激動時(如高興、生氣、接見不認識的人等),抽搐越發頻繁、嚴重。病程長、癥狀重者可使眼裂變小,影響視物、看書;由于頻繁的面部抽搐,致使患者口眼歪斜,不愿與人接觸,影響患者的社交和工作,病人的思想壓抑也甚大。面肌痙攣和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多見于一側和老年人,雖然有多種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但進顱手術存在并發癥、術后疾病復發、神經功能喪失等風險,中西醫結合治療既不破壞神經功能,又可避免手術風險,而且無痛、無創,尤其適合不能手術的老年患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的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療程短、治愈率高、無任何毒副作用。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祖國醫學對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發病機理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參考現代藥理研究成就,按中醫組方理論,提取精華。使其發揮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之功效。
本發明藥物包括下列組份的原料藥(用量為重量份)天麻5~20份鉤藤5~20份僵蠶5~20份黃芪10~30份 黨參10~30份 丹參10~30份柴胡3~15份酸棗仁5~20份 遠志3~15份石菖蒲3~15份 膽南星3~15份 當歸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在上述原料中還可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本發明藥物的最佳重量份配比是天麻10.5份鉤藤10.5份僵蠶10.5份黃芪14份黨參14份 丹參14份 柴胡7份 酸棗仁10.5份遠志7份 石菖蒲7份 膽南星7份 當歸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在上述原料中還可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將上述各組份制成本發明藥物的生產方法為僵蠶、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其中制白附子取凈白附子,分開大小個,浸泡,每日換水2~3次,數日后如起黏沫,換水后加白礬(每100kg白附子,用白礬2kg),泡1日后再進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為度,取出。將生姜片、白礬粉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后,倒入白附子共煮至無白心,撈出,除去生姜片,晾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見《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第80頁)本方中取天麻,甘,平,歸肝經,息風止痙,平肝潛陽;鉤藤,甘,微寒,歸肝、心包經,息風止痙,清熱平肝;僵蠶,咸、辛,平,歸肝經,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又以黃芪,甘、微溫,歸脾經,補氣升陽,益衛固表;黨參,甘,平,歸脾經,補中益氣,生津養血;丹參,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活血祛瘀,養血安神;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活血;上述七藥配合以達到扶正祛邪之功,平肝潛陽,息風止痙,豁痰開竅的同時能夠益氣活血,符合本病的病機特點,共為本方之君藥;石菖蒲,辛,溫,歸心經,開竅寧神,化濕和胃;制白附子,辛、甘,歸脾、胃經,燥濕化痰,祛風止痙;膽南星,苦、辛,溫,歸肺、肝、脾經,清熱化痰,息風定驚;酸棗仁、遠志養心安神;上述五藥加強君藥的功能,為臣藥;柴胡,苦、辛,微寒,歸心包絡經,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郁金,辛、苦,寒,歸心、肝、膽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六神曲,甘、辛、溫,歸脾、胃經,化痰和胃;冰片,辛、苦,微寒,歸心經,開竅醒神,清熱止痛;共為本方之佐藥;甘草,甘、平,歸心、肺、脾、胃經,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為本方之使藥。
本發明的優點是隨著中藥現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中藥藥理和植物化學研究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中藥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被證明有確切的療效,本發明處方配伍合理,工藝先進,科學技術含量高,是現代化的中藥品種。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小兒痙攣及各種癲癇發作的控制效果,本發明經64例系統臨床觀察,男性34人,女性30人,均符合入選標準,無退出及剔除病例。其年齡10歲~67歲。全部病例均符合風痰閉阻型標準。
服用方法本發明藥物一次5粒,一日3次,治療時間為1月。
治療結果在64例患者中,顯效32例,有效24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7.5%。
在患者臨床使用過程中,未發現任何毒副反應,治療前后肝、腎功無改變。
綜上所述,本發明藥物具有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之功效,具有安定、鎮靜、催眠作用,總有效率為87.5%,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具體實施例實施例1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2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5、鉤藤5、僵蠶5、黃芪10、黨參10、丹參10、柴胡3、酸棗仁5、遠志3、石菖蒲3、膽南星3、當歸10、郁金3、制白附子1。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3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20、鉤藤20、僵蠶20、黃芪30、黨參30、丹參30、柴胡15、酸棗仁20、遠志15、石菖蒲15、膽南星15、當歸30、郁金15、制白附子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將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4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8、鉤藤8、僵蠶8、黃芪13、黨參12、丹參12、柴胡5、酸棗仁7、遠志5、石菖蒲5、膽南星5、當歸12、郁金5、制白附子2、六神曲3。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5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2、鉤藤12、僵蠶12、黃芪12、黨參13、丹參13、柴胡8、酸棗仁9、遠志8、石菖蒲8、膽南星8、當歸12、郁金6、制白附子4、甘草15。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6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5、鉤藤15、僵蠶15、黃芪18、黨參18、丹參18、柴胡9、酸棗仁9、遠志9、石菖蒲9、膽南星9、當歸16、郁金4、制白附子4、冰片2。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7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7、鉤藤7、僵蠶7、黃芪20、黨參20、丹參20、柴胡10、酸棗仁7、遠志10、石菖蒲10、膽南星10、當歸20、郁金10、制白附子3、六神曲15、甘草3。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8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8、鉤藤18、僵蠶18、黃芪25、黨參25、丹參25、柴胡12、酸棗仁18、遠志12、石菖蒲12、膽南星12、當歸25、郁金12、制白附子2、六神曲10份、冰片1。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9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9、鉤藤9、僵蠶9、黃芪11、黨參11、丹參11、柴胡8、酸棗仁9、遠志11、石菖蒲11、膽南星13、當歸18、郁金9、制白附子5、甘草10份、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0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6、鉤藤6、僵蠶6、黃芪28、黨參28、丹參28、柴胡13、酸棗仁6、遠志9、石菖蒲9、膽南星9、當歸28、郁金11、制白附子5、六神曲5、甘草5、冰片0.2。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1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2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3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4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六神曲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5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6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甘草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17按下述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克)天麻10.5、鉤藤10.5、僵蠶10.5、黃芪14、黨參14、丹參14、柴胡7、酸棗仁10.5、遠志7、石菖蒲7、膽南星7、當歸14、郁金7、制白附子3.5、六神曲7、甘草7、冰片0.6。
制備方法稱取上述原料藥,僵蠶、六神曲和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天麻5~20份 鉤藤5~20份 僵蠶5~20份黃芪10~30份 黨參10~30份 丹參10~30份柴胡3~15份 酸棗仁5~20份遠志3~15份石菖蒲3~15份膽南星3~15份當歸10~30份郁金3~15份制白附子1~6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3~15份、和/或甘草3~15份、和/或冰片0.2~2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天麻10.5份 鉤藤10.5份 僵蠶10.5份 黃芪14份黨參14份 丹參14份 柴胡7份酸棗仁10.5份遠志7份 石菖蒲7份 膽南星7份 當歸14份郁金7份 制白附子3.5份。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特征是在所述原料中添加六神曲7份、和/或甘草7份、和/或冰片0.6份。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藥物的制備方法是將僵蠶、和/或六神曲、和/或冰片粉碎成細粉,備用;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郁金、和/或甘草、制白附子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8~12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二次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3小時,第三次加入4~10倍量水煎煮0.5~2小時,合并三次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在60℃測定為1.20~1.38的稠膏,備用;取水提備用稠膏,加入備用細粉,用配研法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成細粉,用80%乙醇適量制成軟材,制粒,干燥,制成膠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治療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藥物。其處方由黃芪、黨參、丹參、柴胡、酸棗仁、遠志、天麻、鉤藤、石菖蒲、膽南星、當歸、僵蠶、六神曲、郁金、甘草、白附子(制)等組成。本發明具有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的功效。本發明的藥劑無任何毒副作用,對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的治療,臨床觀察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25/00GK1785409SQ20051009635
公開日2006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7日
發明者胡笑歌, 趙宗平 申請人:西安千禾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產品知識
行業新聞
- 專利名稱:速釋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速釋載體及鎮靜催眠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 速釋藥物組合物由藥物活性成分茚地普隆和藥物上可接受的具有速釋功能的載 體組成。主要用于鎮靜催眠和各種原因導致的睡眠障礙。背景技術
- 專利名稱:一種生物波睡眠養生儀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養生的相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波睡眠養生儀,主要用于家庭臥室、賓館客房、宿舍等室內休息環境,用來改善睡眠,并促進身體細胞的調養修復,屬于健康環保領域。背景技術:現有的
- 專利名稱:一種自微乳液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微乳,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較寬溫度保存應用范圍的高載油量透明自微乳體系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微乳(microemulsion)概念最早由Hoar H Schulman于1943年首次
- 折疊式多功能燃香皿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折疊式多功能燃香皿,由托盤、彈性壓片、折疊支架、香柱插頭、隔熱圈足組成。由于托盤一側的中心位置固定有彈性壓片;彈性壓片與托盤之間安裝有折疊支架,制作折疊支架的型材的截面為正方形結構,彈性壓片始終對
- 專利名稱:一種降壓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降壓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其并發癥嚴重威脅人民的健康?,F代研究發現,健康成人的血壓晝高夜低,具有時辰節律,因此在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皮膚病中藥片劑的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病中藥片劑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濕瘡是常見的瘙癢性皮膚病,因發病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如風疹,濕疹,皮膚刺癢,面赤鼻齄,瘡瘍腫毒,頭目眩暈,大
- 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獸藥領域。背景技術:雞傳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2-6周齡雛雞的一種急性、高
- 專利名稱:基于柔性陣列傳感器的多路脈象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講涉及一種基于柔性陣列傳感器的多路脈象檢測系統。背景技術:脈診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關鍵診斷手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造性。然而數千年來脈診經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咽痛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講是一種治療咽痛型賁門炎的中藥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目前治療咽痛型賁門炎,一般采用:1、雷尼替丁:①禁忌證:對本藥及其他H2受體拮抗藥過敏者、孕婦、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扁桃體炎的藥物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扁桃體炎的藥物。背景技術:扁桃體炎指腭扁桃體,位于人的口腔深處兩側的咽峽側壁,在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扁桃體窩內,俗稱扁桃腺,此物在童年時發達,成年后逐漸萎縮。廣州仁愛醫院
- 專利名稱:抗粘連材料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用于防止活體組織相互粘連的抗粘連材料,更具體地涉及具有優異的生物適合性、生物吸收性以及縫合強度的抗粘連材料。背景技術: 在諸如心臟外科、整形外科、腦神經外科、腹部外科、婦產科等臨床領域中存在
- 氧氣袋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氧氣袋,屬于醫療用品領域,包括:主體,主體設置有盛放氧氣的第一、空腔;輸氧管,輸氧管的一端與第一空腔連通,輸'氧管的遠離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彈性接頭,彈性接頭為管狀,
- 專利名稱:一種甘氨酰-l-酪氨酸藥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甘氨酰-L-酪氨酸藥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屬于醫藥技術領域。 本制劑由甘氨酰-L-酪氨酸組成。本發明涉及這種制劑的處方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20世紀30年代Robe
- 一種呼吸機濕化罐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一種呼吸機濕化罐,包括濕化罐罐體,罐體底部設置有導熱金屬底座,而頂部則開有進氣口、出氣口以及進液口,濕化罐罐體中還設置有一個自動補液裝置,所述自動補液裝置為一兩階管結構,此兩階管結構的上階部分為一長直管
- 專利名稱:對乙酰氨基酚緩釋滴丸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止痛、退熱、鎮靜的藥物對乙酰氨基酚緩釋制劑及其制備方法。背景技術: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含有C8H9N02的苯酚乙醛胺類化合物,分子量為151. 170,化學名N-(4-羥基
-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風濕痹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制劑及制備領域。背景技術:現有用于治療風濕痹痛的中藥制劑種類有很多,但其配方多是對先輩流傳下來的配方進行調整和試驗后獲得,如本公司申
- 專利名稱:一種洗發水的處方以及制備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生活洗浴用品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洗發水的處方以及制備方法。背景技術:現有技術的嬰兒洗發水品種繁多、功能不一,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很少有保健等功能,大部分均為潤膚、殺菌等普通功能
- 專利名稱:一種旋轉扣壓式手術刀柄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術刀柄,具體涉及一種旋轉扣壓式手術刀柄,屬醫療器械領域。背景技術:手術刀柄作為手術刀片的載體,用于手術刀片的安裝,其目的是方便手術刀片的操持,以便于手術中的切割。目前常
- 呼吸面罩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呼吸面罩,其包括:面罩主體,面罩主體包括能夠接合于面部的接合部和形成有通孔的連接部,以及用于把接合部和連接部連接起來的且具有彈性的變形區的銜接部;從通孔處連接該連接部的呼吸管道。根據本實用新型
- 一種藥物緩釋球囊導管的制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微創傷介入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在血管內病灶部分進行藥物緩釋球囊導管。該裝置包含球囊體、聚合物層、藥物緩釋系統、導管體、顯影環及連接件組成;所述球囊體表面由內致外含有聚合物層和藥物
- 專利名稱:一類具有新型結構的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類奇墩果酸衍生物及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其制備方法、含有這些衍生物的藥用組合物以及它們的醫藥用途,特別是在制備抗炎、抗腫瘤和抗心血管疾病藥物